培养孩子,弹琴还是阅读重要?
2018年8月3日,家长带着孩子在冀州区新华书店看书。(新华社记者 王晓/图)
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那一代的遗憾,或许是本着人有我有的原则,过去好长一段时间内,无数的家长不惜砸下重金,给孩子报了N多的艺术类兴趣班,琴棋书画样样想学,恨不得自家的孩子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。其中,就我的观察而言,学琴的比例较高:钢琴、古筝、小提琴、吉他……朋友圈里,经常看到家长的各种晒:看!我家孩子弹得多专注;小子很自觉,做好作业就弹琴;我家孩子取得了钢琴十级证书……语气中洋溢着小小的骄傲。
然而,很遗憾,鲜有家长晒孩子阅读的。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?是各种兴趣班挤占了孩子的阅读时间?还是家长认为弹琴比阅读重要得多?
弹琴重要还是阅读重要?毋庸置疑,当然是阅读喽!阅读犹如主食,弹琴就像甜点;阅读是必须,弹琴是一个可选项。阅读之必需,阅读的种种好处,已有很多有识之士阐述过,呼吁过,这里不再赘述。在这里特别想说的是,阅读,不像一些家长所认为的那样,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任务,读了之后语文成绩会好一点,作文水平能提高一点而已。阅读,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,对于一个人品格的形成,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我素不喜欢讲大道理,举两个小小的例子吧。
小萱是我的一个学生,喜欢读历史。她读岳飞,读到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”时,很有感悟,说:“我可不要做坏人,被人写在书里让后人骂。”
小逸也是我的学生,他像一个谦谦君子,从不和别人起冲突,即使有同学惹急了他,他也只是跑到老师办公室里说明情况。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,他说:“我从书里看到,要学会换位思考。我会想,碰到这种情况,我希望对方怎样做,这样一想,我就不会和他计较了。”
再来看看我们语文学习的指导纲要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对课外阅读是怎样要求的吧:“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,扩大阅读面,增加阅读量,提高阅读品位。提倡少做题,多读书,好读书,读好书,读整本的书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,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。”
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做了具体的数量上的要求:
第一学段(1~2年级):喜欢阅读,感受阅读的乐趣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。
第二学段(3~4年级):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,收藏图书资料,乐于和同学交流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